国家住建部新规:业绩数据等级决定资质生死,这3类企业要小心!
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Pinterest
Pocket
WhatsApp

深度解读:住建部勘察资质标准业绩要求(2025版)——平台化、等级化与分类管理重塑行业格局

10大关键词:

1.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(四库一平台):业绩认定的核心平台,数据等级是关键。

2.数据等级(A级/B级/C级/D级):决定业绩有效性的核心指标,不同等级对应不同审核层级和效力。

3.业绩补录:历史业绩需在截止日期前补录至平台,2025年起不再受理历史业绩补录(宁夏等地明确2024年底截止)。

4.业绩核查确认表:未录入全国平台的有效业绩认定途径,需项目所在地市级主管部门严格审核签字盖章。

5.个人业绩 vs 企业业绩:资质新办、升级、延续等不同业务对两类业绩要求有显著差异。

6.技术负责人:对学历、执业资格(如注册岩土工程师)、职称、年限(10年以上)及近5年项目负责人业绩(如主持2项乙级及以上项目)有明确要求。

7.资质延续简化:勘察设计资质延续不再考核个人业绩,重点考核注册人员和技术负责人。

8.分类管理:

  房建市政类: 业绩强制要求进入全国平台并满足数据等级要求。

  其他专业类(公路、水利、通信等):业绩真实性由相应专业部门确认,无需录入全国平台或提供住建核查表。

   境外业绩:不录入全国平台,需驻外使领馆证明及省级住建部门确认表。

9. 时效性:申报业绩通常要求为“近5年”完成的非涉密项目。

10.涉密项目:明确不予认定。

2023年,住建部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》(建市规〔2023〕3号),标志着勘察资质管理进入全面数字化、精细化监管的新阶段。这一政策以“规范市场、强化监管、保障数据真实、优化营商环境”为核心目标,通过平台数据驱动、精细等级划分、分类差异化管理和资质延续流程简化四大变革,重构了勘察行业的业绩认定逻辑。政策实施两年后,2025版业绩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(四库一平台)的权威性,并细化了数据等级与分类管理规则,推动行业从“纸质证明时代”迈向“数据治理时代”。

一、业绩认定的唯一核心: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 

1. 平台的权威性确立 

“四库一平台”作为勘察资质申报业绩认定的**基石**,已成为住建部核查企业资质的首要数据源。根据政策要求,申请建筑工程、市政基础设施类勘察资质的企业及个人业绩**必须录入平台**,否则视为无效。这一规定彻底终结了纸质业绩证明的效力,企业需通过平台“业绩技术指标”模块提交项目信息,确保数据可追溯、可验证。例如,大连市明确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历史业绩补录,逾期未录的旧业绩将失效。

2. 业绩技术指标模块的核心地位 

平台新增的“业绩技术指标”模块成为资质申报的关键。该模块要求企业完整录入项目规模、技术参数等信息,并由主管部门审核定级。以房建市政类项目为例,申报省级资质需数据等级达**B级及以上**(地市级审核),而部批资质则要求**A级**(省级或国家级审核)。若数据等级不足(如C级或D级),即使业绩已录入平台,也无法用于资质申报,必须通过补录、勘误或提级流程重新认定。

3. 特定类别的强制平台化 

建筑工程、市政基础设施类勘察资质的申报,企业及个人业绩必须进入平台。例如,广州市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,此类资质申请的业绩需在平台上满足A级标准,未录入平台的业绩需由项目所在地地级市以上住建部门确认。这一要求倒逼企业建立平台数据维护机制,确保新项目信息及时、准确录入。

二、数据等级:决定业绩效力的生命线 

1. 等级体系(A/B/C/D)释义 

– A级:由国家级或省级部门审核,最高效力,尤其适用于部批资质申请。例如,辽宁省规定A级项目需经省级住建部门审核确认,且须先通过B级审核。 

– B级:地市级部门审核,是省级资质审批的基本要求。广西要求区内业绩需经主管部门核查公示后进入监管平台,区外业绩需C级及以上并关联全国平台。 

– C级:县级部门审核,仅在特定条件下有限认可,如贵州对施工图审查合格项目的认定。 

-D级:企业自填未审核,视为无效业绩,不得用于资质申报。

 2. 不同业务对等级的要求 

– 资质升级/高等级申请:房建市政类通常要求B级及以上,部批资质需A级(企业业绩)或A/B级(个人业绩)。例如,湖北省规定申请甲级资质的企业业绩需在平台上为A级,个人业绩需B级及以上。 

– 资质新办/增项:可能放宽企业业绩要求,但个人业绩(如有要求)仍需满足相应等级。例如,福建省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新办时,技术负责人需主持完成2项符合二级标准的业绩,且业绩需在平台上可查。

3. 等级不达标的后果 

已录入平台但等级不足的业绩(C/D级)不可用,且不可用核查表替代。企业需通过平台申请补录、勘误或提级。例如,大连市要求企业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历史业绩补录,逾期未录的旧业绩将失效。

三、平台外业绩的有限出路:业绩核查确认表 

 1. 适用前提与签发主体 

业绩核查确认表仅限未录入全国平台的有效业绩使用,且需由项目所在地设区市住建部门签发。例如,湖北省规定省外业绩需由工程所在地省级住建部门确认,或通过全国平台A级业绩直接认定。

2. 严苛的审核要求 

核查表需逐级手动签字(至分管负责同志)、加盖单位公章(非内设机构章),并注明联系人及方式,同时说明未录入原因。例如,大连市要求补录业绩时需提交立项批复、合同、竣工验收等材料,且专业分包项目需总承包企业确认。

3. 省外业绩核查 

无确认表或存疑时,资质部门将**官方函询**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。例如,湖北省对省外业绩采用函询核实机制,确保业绩真实性。

四、业绩要求的差异化:分类管理原则 

1. 房建市政类:强制平台化+数据等级 

房建市政类项目**必须录入全国平台**,且数据等级需达B级及以上。例如,广州市明确此类资质申请的业绩需在平台上为A级,未录入平台的业绩需地级市以上住建部门确认。

2. 其他专业类(公路、水运、水利等) 

– 业绩无需录入全国平台,真实性由相应专业部门确认。例如,辽宁省规定公路、水运等专业项目由交通运输部门确认,无需在省平台录入。 

– 无需提供住建系统的业绩核查确认表。

3. 境外业绩 

– 不录入全国平台,认定需提供:驻外使领馆经商部门*的工程真实性证明 + 企业注册地省级或市级住建部门出具的业绩真实性确认表。例如,水利部规定境外业绩需附驻外使领馆证明,且材料需为中文或附翻译件。

五、人员业绩的核心:技术负责人要求 

1. 高标准要求 

技术负责人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、注册岩土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资格,且有10年以上勘察经历。例如,福建省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要求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符合二级标准的业绩。

2. 近5年关键业绩 

作为项目负责人必须主持过至少2项符合申报资质等级要求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。例如,湖北省规定申请甲级资质的技术负责人,需主持过2项甲级项目。

3. 资质延续时的变化 

延续时不再考核个人业绩,但技术负责人仍需满足资格、任职条件。例如,揭阳市规定资质延续时需提交技术负责人的学历、职称等材料,但无需提供个人业绩。

六、重大利好:资质延续流程的简化 

1. 核心变化 

工程勘察、设计资质延续申请不再考核个人业绩,转而聚焦注册人员(数量、资格)和技术负责人(资格、任职条件)。例如,泰州市规定延续申请时仅需提交技术负责人材料和注册人员信息,无需个人业绩证明。

2. 延续考核重点 

– 注册人员:需满足资质标准要求的数量和资格,社保信息由平台自动核验。 

– 技术负责人:需具备相应资格和任职条件,如学历、职称、从业经历等。

3. 政策意图 

减轻企业负担,优化审批服务,聚焦企业持续技术能力。例如,湖北省通过简化延续流程,鼓励企业稳定技术团队,提升行业整体水平。

七、时效性与禁区 

1. “近5年”业绩 

申报资质使用的业绩通常指申报年度逆推5年内完成的非涉密项目。例如,湖北省规定工程勘察资质的个人业绩需为近5年非涉密项目。

2. 涉密项目 

明确规定不予认可,不得用于资质申报。

3. 补录窗口期关闭 

多地(如宁夏、广西、辽宁)明确历史业绩补录截止2024年底,2025年起新系统不再受理推送,逾期未录旧业绩失效。例如,大连市要求企业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补录,否则业绩无效。

八、企业应对策略与建议 

1. 立即自查与补录 

梳理所有历史有效业绩,确保在地方截止日期前完成平台补录并力争提升数据等级(B级及以上)。例如,四川省要求企业在2024年12月29日前完成补录并提交审核。

2. 平台数据常态化维护 

建立机制确保新完成项目信息及时、准确、完整录入平台,关注数据等级。例如,辽宁省要求企业通过省平台实时维护项目信息,确保与全国平台同步。

3. 深入理解分类规则 

清晰区分自身业务所属类别(房建市政 or 其他专业),适用不同业绩认定路径。例如,公路项目业绩由交通运输部门确认,无需录入全国平台。

4. 技术负责人储备与规划 

确保核心技术人员资格、经历及近5年项目负责人业绩持续满足标准。例如,福建省水利水电资质要求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二级标准业绩。

5. 关注延续政策利好 

利用延续不再考核个人业绩的简化政策,确保注册人员和技术负责人稳定达标。例如,泰州市延续申请时仅需提交技术负责人材料和注册人员信息。

6. 谨慎对待核查表与外业绩 

明确其是“补救措施”非主流途径,流程复杂且要求严格。例如,湖北省规定核查表需经多级审核,且省外业绩需函询确认。

写在最后:强化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新时代来了 

2025版业绩要求以数字化监管(四库一平台)、标准化分级(数据等级)、差异化施策(分类管理)为核心,既严格规范了业绩真实性审核(尤其房建市政类),又通过简化延续要求、明确专业类别划分等方式优化了营商环境。企业需主动适应新规则,将业绩信息管理纳入日常,方能在资质申报与监管挑战中占据主动。未来,行业将更依赖数据治理能力,合规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,而忽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。
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Pinterest
Pocket
WhatsApp

Never miss any important news.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